扫一扫 快速参赛

今天是2025年1月4日 星期四

主办单位:

《新课程教学》杂志编辑部

全国新课程杯教师基本功大赛组委会

大赛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etition
为贯彻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国教师发展方面的工作要点,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新理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教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全体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的精神,经研究决定,特举办2025届“新课程杯”全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本届赛事将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主办的《新课程教学》杂志冠名并主办,赛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即先通过线上提交参赛作品,通过审核参与全国线上比赛,通过线上比赛获奖选手将有机会应邀参加线下教学观摩研讨会,本届赛事内容包含专家学术报告、全国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论文交流与评选、专家点评与指导、观摩与研讨。其中,专家学术报告、基本功线下教学现场说课比赛、专家点评与指导、观摩与研讨环节在线下举行。
大赛宗旨 Purpose of the competition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夯实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各种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实际,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
主办单位简介 Introduction of the organizer
《新课程教学》创刊于2013年,国内统一刊号:CN11-9320/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5081。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主办的中央级教育类学术期刊。
参赛事宜 Participation matters
参赛组别
竞赛设立八个组别,分别为学前教育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等教育组、职业教育组、特殊教育组、师范院校大学生组。
参赛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0周岁以内教师、全国大中小学校、幼儿园一线教师或管理者, 包括师范院校在校学生,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修养。
参赛项目
教学论文、微课、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或优质课(录像课)等,以上项目可选择其中一至三个项目类别参赛(报送参赛投稿作品不得超过三个类别,每个类别不得超过两个作品)。
参赛时间
  • 春季赛
    1月2日

    3月31日
  • 夏季赛
    4月1日

    6月30日
  • 秋季赛
    7月1日

    9月30日
  • 冬季赛
    10月1日

    12月31日
参赛形式
  • 1
    本次大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先行组织当地参赛选手在本单位进行初赛,在本单位获得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的初赛作品,可由单位将获奖参赛作品统一报送到全国大赛组委会参赛邮箱,参与全国大赛;若单位未统一组织或发动,个人参赛可自行将作品通过组委会统一参赛邮箱投稿参与全国海选赛。
  • 2
    初赛海选将按照58%的比例入全国赛,海选通过的选手将选评参加全国总决赛,通过海选作品将由组委会统一报送参与全国大赛评选活动,全国赛将评选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
  • 3
    本次评选结果将在全国新课程杯教师基本功大赛官网公布并提供获奖查询入口。
竞赛实施 Competition implementation
初赛海选

结合各地实际,各教育行政单位或学校统一组织宣传本省 (区、市)及本校的教师参与此教育教学竞赛活动,要求能够充分展示教师师德师风和高层次教学水平的作品参加海选。

本赛事的初赛海选阶段,单位统一组织或宣传的可通过单位统一报送参赛作品,若各地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未统一组织参与本赛事,个人参赛可自行通过官方参赛邮箱报送初赛作品到组委会指定参赛电子信箱(附后)。

全国决赛

每个组别的决赛共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特等奖占参赛人数比例不超过5%,一等奖不超过8%,二等奖不超过15%,三等奖不超过30%,综合获奖率为58%。

赛后将召开全国新课程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大会,总结竞赛工作,颁发决赛奖项。对教学竞赛开展过程中,活动覆盖面大、教师参与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若干。

本赛事坚持精神奖励与发展支持相结合,所有获得本赛事奖项的选手,各单位在评优评先及相关荣誉表彰等方面可予以倾斜,凡通过海选的参赛作品,将由组委会颁发证书,参赛证书可通过证书上二维码扫码查询获奖情况。

集体参赛

同一学校或同一单位在同一赛季中有超过五人以上参加本赛事,单位需自行组织该单位参赛人员进行初赛(要求评选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并联系组委会,通过组委会官方微信发送初赛结果,参赛作品需该单位负责人统一打包发送到本赛事参赛邮箱,并在附件中以表格形式汇报该单位初赛结果。对于集体组织初赛的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牌匾。

参赛要求 Entry Requirements
1
每届大赛获得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的教师不得连续参加同一组别的下一阶段比赛。
2
每位参赛选手限报一个组别,每个组别限报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限报两个作品。
3
参赛作品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策略与心得、学习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价方法及手段、线上线下教学方法与效果、教学技能、日常复习及期中期末复习教学方法、总复习教学相关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等内容展开。
参赛须知 Entry Information
论文及教学心得类写作方向及要求: 

本次全国大赛主题为:“新课程教育变革、教育融合与教育创新”(即各文章内容需包括以上三个内容中任意一个方向)。

作品要求积极向上 ,应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 ;创新立意,观点明确, 论证充分,给人启迪,对学科教学有较深刻的见解。

作品方向能体现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探索 、新成果。

文章内容可以是关注新课程改革、评价改革的热点,关注学科教育教学的观点,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论文内容不得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否则将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字数应为3500字左右,文章系原创作品,要求严禁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

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作者所投稿件若在报刊等媒体发表请注明发表媒体单位。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类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文章要求查重率为25%以内,原则上要求附查重报告。

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方案及思想:
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体现文化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素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注重技能培养和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课件、作业设计内容: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般包括授课班级的年级、专业、学生数和授课时间;授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授课类型;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反思等。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建议所用软件尽量采用常用版本,以保证课件在其他机器上能正常播放),不限风格形式。如图片可采用GIF、JPG、TIF等格式(图片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以上);视频和动画可采用MPG、MOV、ASF、RM、SWF等格式(视频文件要求能在1024×768分辨率下清晰、流畅播放);音频可采用MP3、WMA等格式。
现场说课时间及相关要求
(一)时间要求

现场说课的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所选教学内容必须是教师本人的真实课堂教学内容,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反思。

(二)语言、仪态要求

教学仪态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说课内容要求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诠释教材的理念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

(2) 教学策略:阐述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方法,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的教学策略得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着重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及微课教学经验。

(3) 教学过程:解说本课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等。要求教学层次清楚,教学结构完整,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相对应。

(4) 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经验和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微课要求 Micro course requirements
微课制作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8—20分钟的微视频。
微课制作要求
  • 1.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业水平,借助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讲解知识内容。
  • 2. 画面简洁,不要有与教学内容无关内容。
  • 3.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搭配合理。
  • 4. 鼠标在屏幕上的移动速度不要太快,更不要晃动。
  • 5. 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 6. 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
  • 7. 背景音乐轻松,不喧宾夺主。
  • 8. 视频格式为flv,wmv或MP4。
微课制作方法或设备 (下列方法仅供参考,不做硬性要求)
  • 1. 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 PPT课件。
  • 2. 手机拍摄 + 白纸 + 笔 (需要用一个支架把手机固定在上方)
  • 3. DV + 白板(黑板)。
  • 4. 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数位屏(或手写板) +绘图软件(如SmoothDraw 3)。
  • 5. 平板电脑。
  • 6. 电子白板及类似设备。
微信扫一扫 快速参赛
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官网:www.jiaoshibisai.com
参赛稿件报送电子邮箱:jiaoshibisai@126.com
官方参赛微信:jiaoyandasai
组委会联系电话:400-159-7896
组委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 129 号
《新课程教学》杂志社官网:www.xinkechengjiaoxue.com